Olympus Écru 限量版傻瓜相機(1991)

Olympus Écru 限量版傻瓜相機(1991)

冼鏡光
January 24, 2011上線
August 12, 2025搬家到此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Olympus生產過兩台造型特殊而且頗為現代化的限量版傻瓜機種: Olympus O-Product(1988)和Olympus Écru(1991),此地曾經介紹過Olympus O-Product, 這一篇就談談Olympus Écru。

Écru是日本名設計師山中俊治(Shunji Yamanaka)為Olympus設計的限量版傻瓜相機,在1991年上市, 總量20,000台,其中10,000在日本銷售、另外的10,000台外銷。 就像Olympus O-Product一樣,這是一台以造型設計取勝的相機,以功能而言就差不多是同時期Olympus傻瓜相機的等級。 依照Olympus的說法,這是一台為大眾創造、樸實無華、而且充滿智慧被人喜愛的攝影工具。 Olympus把這台相機叫做Écru(法文中的絲),或許有像絲那麼柔順平滑的意義。 Olympus的這一番廣告說詞是否能夠打動攝影人士不很清楚,但是Écru的設計的確令人心動, 因而和O-Product一樣很快就變成收藏品,至於樸實無華、充滿智慧、而被人喜愛的攝影工具的說法就可能存疑了, 因為就個人所知,有Écru的人都把它視為珍品收藏、極少把它當成攝影工具常常使用的。

手上的Écru是一位收藏家廉價讓給我的。 幾年前認識這位喜歡收藏古怪相機的攝影家,他說找到了一台全新的Écru,問我要不要接下他手上不那麼新的一台。 看看這不麼新的相機也幾乎全新,只是少了手冊而且盒子不那麼好看,再說價格也相當低,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 有了這台Écru之後拍了幾卷底片,發現除了造型獨特之外,影像品質不如預期, 於是就把它收回盒子和O-Product放在一塊兒供了起來,一直到最近朋友問到Écru才又把它找出來把玩一番, 所以就想到寫這篇文章。

機身

Écru機身的造型和O-Product的類似,幾乎是個正方形的盒子,但Écru卻是塑料機身,個人的感覺是O-Produc似乎比較有現代感。 下面是Écru機身前方左右兩側的照片,機身中央是刻了Écru的鏡頭蓋,它下方的小扳手是相機開關、上方是內建閃光燈。

下面的照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Écru的標示,扳手開關在正中央時是關(OFF),往右撥指向ON就是開。

下面是十分簡單的機背。 機背最上方是個小LCD,比較小的是觀景窗(真的是不大); 觀景窗右緣有兩個指示燈,上方是合焦指示、下方是閃光燈充電指示。 另外,右緣有長條的突起方便操作,因為塑料的機身很滑,沒有這道突起在操作時還真的不容易握住機身。

下面這張是機頂。 右上角突出比較高的是快門鈕,下方左邊按鈕選擇閃光燈模式(FLASH MODE),右邊的起動自拍功能(SELF TIMER)。 閃光燈模式有四:AUTO、AUTO-S(降低紅眼現象)、OFF、和FILL-IN,選擇的模式會在LCD左緣顯示(右邊是底片計數)。 使用自拍功能時得先按住SELF TIMER再按快門鈕,於是有大約12秒的延遲時間, 前10秒自拍指示燈(見下文對鏡頭的討論)會一直亮著,後兩秒變成閃動。

機底(見下面照片)有腳架孔,旁邊是電池室蓋,可以容納兩個AAA電池,機底邊緣是序列號碼。

機身內部

Olympus Écru機身左側(鏡頭向前)有一個上下撥的開關(貝下面照片),向上撥就打開機背。

把機背向上向右掀起會看到下面照片的機身內部,很典型傻瓜機種的自動上片和自動倒片機制。

下面是機身內部。 很明顯地,Olympus Écru使用鏡後葉片快門。

鏡頭

在使用相機時得先取下蓋子再把扳手撥到ON的位置:

Olympus Écru使用三片三群Triplet設計的35mm f/3.5鏡頭。 當相機是在關(OFF)的位置時,鏡頭縮在機身內(下面第一張照片),撥到開(ON)的位置時鏡頭會伸出少許(下面第二張照片)。

鏡頭上方是對焦和測光機制(見下面照片)。 左右兩個較大的方形窗是自動對焦用,中間兩個左邊的是觀景窗、右邊是測光表窗;右上角部位的是自拍指示燈。

其它配件

Écru的配件很少,除了前面提過的鏡頭蓋之外,只有相機背帶和相機袋而已,請看下面兩張照片:

一些照片

個人使用Olympus Écru的機會不大,所以累積下來的照片不多,下面選幾張意思意恩。 這些照片是用Fuji Velvia 50正片拍攝,再用Minolta Dimage Scan Dual III AF-2840配合VueScan處理, 因為我的Nikon掃描機全壞了又不想花錢修,而這台Minolta看起來也可以得到足夠的細節,所以就將就使用了。 最後,我用Photoshop的Level修正亮度、再稍許銳化,如此而已。

下面五張是在冬天雪後拍攝。 第一張是除雪的小道具(大傢伙在別處),第二張是後院的積雪、還不多(畢竟只是初冬),第三張是一場大雪後的前院。 第四張是隆冬大雪後正在除雪時,老婆大人下班回家把車停在路邊等著我幫她打開一條雪路; 馬路上已經由清雪車清得乾乾淨淨、連柏油路面都看到了,但從路面剷起來的雪塊冰塊就全進了咱們的車道, 看看馬路兩邊推多高就知道了。 這張照片點出了Écru的一個重要缺點,背光拍攝時很容易產生泛光(見照片上中央),又因為沒有曝光補償,背光拍攝時曝光常會不足。 第五張是清出一條路來,可以進門了。

下面兩張是初春(大概是三月初)在湖邊拍攝,湖面的冰還沒溶,但是已經有了裂痕,照片中其它規則的線條是雪上摩托車走過的痕跡。 水上和雪上摩托車是此地很常見的戶外活動。

下面這張是夏天在校園中拍的,請注意到畫面右上角暗部、樹枝和天空交界處的紫邊現像, 第二張照片是右上角600600的裁切,解像力還好、但紫邊稍許嚴重些。

下面是另一個景,第二張是左上角600600的裁切,紫邊還是稍許嚴重些。

從這些照片看來,Écru是還不錯的順光傻瓜相機,背光時很容易產生泛光和曝光不足,因為機身沒有調ISO值和曝光補償的功能, 所以基本上背光時曝光不足很難解決。 網上不少人說Écru的鏡頭非常銳利,個人對這個說法十分存疑,除非手上這一台的鏡頭出了問題。

個人的看法

Olympus Écru的設計見仁見智,至少它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的現代設計展中展出過, 所以多半有它的地位,於是喜不喜歡是個人的觀點。 我自己倒是比較中意Olympus O-Product,主要是它金屬機身的現代感,很多人的看法可能和我相同, 因為Écru的二手價格比O-Product低很多。

Écru也許真的是收藏用的相機。固然網上不少人都認為它的鏡頭十分銳利,但個人的感受卻十分不同, 認為Écru鏡頭表現充其量是中上、和Olympus同時期的傻瓜機種差不多而已。 另外,機身功能不多而且全自動,拿出相機後只能取景按快門、對一些曝光困難的景有點無能為力。 所以,Olympus Écru、Olympus O-Product、和Minolta Prod 20’s似乎走同樣的路線: 一台外型精緻吸引眼光但功能卻十分陽春的全自動傻瓜相機,收藏和現寶的魅力十足、但拍照的能力卻平平。

除此之外,個人以為Écru還有兩個缺點。 它的相機開關很容易被撥動,不論目前的位置是開還是關,輕輕一碰就會改變位置,於是常會給人驚奇。 不但如此,縱使鏡頭蓋是在機身上,使用人仍然可以打開相機開關並且按快門鈕拍攝,這一點固然和一些老相機相同, 但是卻沒有O-Product那樣簡潔方便。 第二項個人覺得不理想的地方是閃光燈模式,關機後相機不會記住原先的選擇,一開機就會自動定成AUTO,這十分惱人。 譬如出遊時在室外拍攝把閃光燈定成OFF,拍完後到室內參觀,再打開相機拍攝時閃光燈就會亮, 在不能使用閃光燈的場所(比如博物館)會令人十分難堪,這是個人非常痛很的功能。 不過在不關機時,縱使是相機進入休息狀態,閃光燈模式並不會改變,所以就只好不關機,但是那個輕易被撥動的開關仍然常會令人臉紅。 學乖之後,每次拍攝前都檢查觀景窗邊上的閃光燈指示是否是亮的,如果是就按一下FLASH MODE鈕並且看閃光燈指示是否還亮著, 反覆操作直到閃光燈指示不亮為止,這表示閃光燈不會閃,然後才按快門鈕拍攝。 或許您會問為什麼不看LCD上的顯示,坦白說,Écru的LCD在暗處根本看不到上頭有什麼內容。

結論

前面介紹了Olympus的限量版自動傻瓜相機Écru。 以造型而言,Écru可以說相當突出,但它容易刮傷的塑料機身和相當有限的攝影功能, 很難說是可以日復一日頻繁使用的工作機種,所以個人對Écru的定位是收藏、供在那兒觀賞用的相機。 或許這也是Olympus設計Écru的主要目的,因為看過O-Product和Écru的人大多數都會對它們的造型讚不絕口, 但實際用過之後就會覺得不過是一台普通的傻瓜相機。 所以,建議您把Écru看成是可能值得收藏的相機,而不是可以隨身帶著的工作機。

下面是Écru的簡單規格:

更新紀錄

  1. January 24, 2011上線.
  2. August 12, 2025搬家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