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鏡光
January 19, 2013上線
July 12, 2025搬家到此
Vivitar鏡頭在1960年代出現,1970年代推出Series 1系列鏡頭一炮而紅,1
980年代Series 1系列品質逐漸下降,到了自動對焦時代就幾乎乏善可陳。
Vivitar早期的Series 1系列有幾個很有名的鏡頭,很多人宣稱它們有超過原廠的品質,
事實上有些鏡頭的規格的確比原廠高(譬如此地談到的Vivitar Series 1 70-210mm)。
品質方面,一般是是某些項目有點領先原廠(譬如光圈較大)、另一些差一點,但在整體表現上則是很靠近原廠、要贏也不會很多。
在價格考量之下(Series 1的鏡頭在當時並不便宜),這些好Series 1鏡頭的確物有所值,
而這正好是Series 1的重點(比較漂亮的規格、比較低的價錢)。
另外,Vivitar在1970年代推出一些相當獨特的鏡頭,也是讓Series 1聲譽卓著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名氣大,不少玩家可能會追逐Vivitar Series 1產品,但到手之後卻十分失望,
很大的原因是迷信Series 1的招牌,而沒有弄清楚整個發展的脈絡。
然而,Series 1只有早期的某些產品享盛名,後期的產品每下愈況、通常很差。
令人困擾的是,同一系列的鏡頭也會良莠不齊,於是聽別人說某系列好、看過照片也覺得不錯,
買回來後卻未必能夠拍到同樣品質的影像(買錯版本了)。
Vivitar Series 1 70-210mm Macro就是好例子。
Vivitar Series 1 70-210mm一共有四個版本,下面照片自左而右是一到四版。
第一版和第四版最容易認,前者特別粗大而且重,後者對焦變焦環完全不同。
在光圈方面,第一和第二版是恆定光圈f/3.5,第三和第四版是變動光圈f/2.8-4。
所以若光圈為f/3.5,粗大的是第一版、細小的是第二版;
若光圈是f/2.8-4,顆粒狀對焦變焦環是第三版,不然就是第四版。
四個版本都是推拉式(one-touch)變焦對焦設計,濾鏡口徑不一、不能拿來做辨認準繩。
四者都有macro能力,但只有第一版的放大率是1:2(當時macro/micro鏡的標準),其它都是1:2.5。
第四版有一個拍立體影像的變形,叫做Q-DOS版,對焦環上有大大的Q-DOS字樣(見下文)。
Vivitar本身沒有工廠,鏡頭委托他人設計再交由工廠代工,所以鏡頭品質不好不能完全責備代工的工廠。 上面四型中的第一型由日本Kiron代工(見下面照片),序列號碼以22開頭,俗稱Kiron版(15片10群); 第二版是Tokina代工,序列號碼以37開頭,俗稱Tokina版(14片10群); 第三版由Komine代工,序列號碼以28開頭,俗稱Komine版(14片10群); 第四版由Cosina代工,序列號碼以09開頭,俗稱Cosina版(14片11群)。
這四版中以Komine版影像品質最高,但產量最少,所以二手貨不很常見,有了也不便宜。 其次是稍遜的Kiron(第一)版和Tokina(第二)版,何者較好有點見仁見智; Cosina(第四)版巳經有點後期Series 1的味道了。 所以,如果重視影像品質,能夠找到Komine版而且也買得起就買它(當然還要覺得合算),退而求其次是Kiron版和Tokina版。 除非不很在意影像品質、或嫌錢多、或是價格低得離譜,最好不要考慮Cosina版。
四個版本都有微距功能,第二、三和四版不需要特殊機制就可以做到1:2.5(也就是0.4X)的放大率。 Kiron(第一)版要按住白色按鈕(見下面照片)才能把鏡頭轉入macro模式,硬轉的話會折斷這個按鈕, 在macro模式下放大率可以達到1:2(也就是0.5X)。 所以,買第一版時一定要查這個按鈕是否損壞、是否可以正常作業。
Q-DOS版是一個比較少見的鏡頭,有人把它視為70-210mm的第五版,不過個人傾向把它看成Cosina(第四)版的變形, 只加上拍3D立體照片的功能。 鏡頭的包裝含3D照片觀賞眼鏡:
Q-DOS版表面上和Cosina版相同,只是鏡筒上標了Q-DOS:
光圈環上方有齒的部分可以左右撥,會出現NORMAL和Q-DOS字樣:
在NORMAL檔這個鏡頭和Cosina版無異,撥到Q-DOS檔時鏡筒內有濾鏡出現,拍攝3D照片,觀賞時得戴眼鏡。 所以,個人認為Q-DOS版是Cosina版的變形,而不是獨立的版本。
更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