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ron 400mm f/6.9:一個1960年代的老望遠鏡頭

Tamron 400mm f/6.9:一個1960年代的老望遠鏡頭

冼鏡光
June 12, 2011上線
November 28, 2024搬家到此

請注意一點,Nikon D60是APS-C規格,如果一個鏡頭組合在APS-C機身上的邊緣表現不佳, 在135片幅機身上邊緣的表現只會更差而不會變好。

手上的400mm鏡頭不多,曾經有過f/2.8、f/3.5和f/5.6,但時間都不長, 原因是400mm這個焦距對自己喜歡拍攝的題材來說長不長、說短又不算短,用起來頗尷尬。 以前因為寫書和寫部落格需要,開始找用望遠鏡設計的長焦距鏡頭,最先找到的是Takumar 500mm f/5, 後來又陸續買了Leica Telyt 400mm f/6.8、Novoflex Noflexar 400mm f/5.6等等, 這些都是兩片一群的望遠鏡設計長焦距鏡頭。 既然德系有這類鏡頭,日本呢?似乎除了Takumar 500mm f/5之外,日系主要相機廠家就沒有生產過這類鏡頭, 於是轉而去查日系副廠產品,但也沒發現望遠鏡的設計。 經過咱家娘子首肯之後,就開始收集400mm和500mm的簡單(而且也便宜不少)鏡頭,沒想到廠牌產品還真多, 進入情況後卻發現這些鏡頭的造型大同小異,似乎出自少數幾家、其它都是換了不同牌子在賣。 個人的感覺是早期(1960年代)眾家400mm鏡頭群中,Tamron的400mm造型與眾不同、而且最大光圈比較小, 於是好奇心驅使下就從Tamron玩起,這就是便宜(當然最大光圈就比較小)400mm鏡頭系列的第一篇。

Tamron從1960年代初起生產過若干400mm鏡頭,有f/5.6、f/6.9、f/7.5、f/8幾型,還有一個450mm f/8, 下表是從Tamron日本網站整理出來的結果。 Tamron 400mm f/5.6非常少見,所以個人從400mm f/6.9開始,但發現這個鏡頭有兩型, 一型鏡筒長度固定、另一型可以收縮(或分解、待查証),下表中列出來的是前者。 兩個版本的上市時間相同,但差異有限,除了造型不同之外,後者比較輕(642g)、也比較短(305mm), 光學結構似乎相同,本文介紹的是前者。

鏡頭本身

下面是Tamron 400mm f/6.9裝在Nikon D7000機身上的樣子, 它的135片幅等效焦距相當於600mm f/6.9。從照片可以看出,這是一支細而且相當長的鏡頭。

鏡頭最前方的環上標了TAMRON 400mm 1:6.9字樣:

鏡頭的構造十分簡單,中央部位是對焦環、它的後方是光圈環。對焦環上標了30英尺(約9公尺)到無限遠的對焦刻度, 但手上的版本可以轉超過30英尺的位置,因而能夠對焦到約7公尺,和近代鏡頭比是遠了些。 另外,鏡筒上也有紅外線攝影標示,以及6.9、16和32這幾個光圈的景深刻度。

光圈環上標了6.9到32幾個光圈刻度。 這個鏡頭沒有開放光圈對焦測光、自動收縮光圈拍攝的功能,所以得開放光圈對焦、再手動收縮光圈拍攝,用起來頗麻煩。 正因為如此,個人常常用最大光圈f/6.9拍攝免得麻煩。

光圈環和機身之間是腳架座(見下面照片)。把座上銀色旋鈕轉鬆後就可以調整相機的拍攝角度,不過這個旋鈕頗大, 如果雲台的腳架座面積比較大,就有可能無法裝鏡頭。

鏡頭使用T-Adapter(T接環)和相機相連(見下面照片), 所以只要找到和機身相容的T接環就可以裝上任何SLR/DSLR。 T接環很便宜、而且很普遍,所以在SLR/DSLR上使用Tamron 400mm f/6.9不會是個大問題, 個人是透過給Nikon用的T接環(Vivitar牌)把鏡頭裝上Nikon D7000。

買這個鏡頭時並沒附原廠遮光罩,因為濾鏡口徑是62mm,不難找到給望遠鏡頭用的版本。 下面照片是這樣的(非Tamron)遮光罩、以及裝在鏡頭上的樣子,配合Nikon D7000使用時不會造成暗角。

影像品質

這個鏡頭雖然便宜,它的影像品質卻是很好的。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用Nikon D7000在光圈先決模式(下同此)和f/6.9拍攝, 第二和第三張是小松鼠頭部和尾巴的600x600裁切,在最大光圈下影像有些鬆軟、不過細節都在。

下面是換用f/11拍攝,以及頭部、爪子、和尾巴部位的裁切。於是影像比較銳利,而且細節呈現好很多、糊糊的感覺改善甚多。 影像品質在f/11和 f/16時表現最好,然後就開始下降。

下面這張是用f/11或 f/16拍攝,把月亮部位820×820裁下來再縮成600x600, 然後用Level稍許調整亮度再稍加銳化的結果,所以鏡頭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

在陰天或光線不足的場合,由於鏡頭對比較低,Tamron 400mm f/6.9拍得的影像會顯得平板,而且顏色變濁,這和許多早期平價鏡頭類似。 下面照片是在陰天拍攝,第二張是偏右下角的600x600裁切,您會看到細節表現不錯,但顏色卻濁而不純。

下面是陰天拍攝的另一個例子,鳥身上羽毛細節表現很好,但顏色比實物淡而且濁。

下面是幾張有陽光時拍攝的照片,Tamron 400mm f/6.9較低對比和較平板而且較濁顏色的問題被光影蓋過,因此問題不很明顯。 但是在對此較低的場合(第四張照片),後製時最好小心增加一點對比和顏色的飽和度。

總之,以它的價格(個人用約600新台幣從eBay購得)能夠有如此的表現實在物超所值。 後製時提高一點對比、增加一點飽和度、並且小心銳化,就可以得到相當好的結果。

紫邊

長焦距鏡頭在光圈全開時紫邊都比較明顯,Tamron 400mm f/6.9卻出乎意料地少(當然不是沒有)。 下面這張照片中樹葉和天空之間的分界是紫邊最常出現所在,不少中等價位的長焦距鏡頭很難避免紫邊,Tamron這支鏡頭也不例外。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上面近中央黄框處的600x600裁切,第二張是左上角藍框處的600x600裁切。 我們的確可以看到蔭開的紫邊,但不十分明顯。

下面是另一個例子,右上角黃框處600x600裁切是第二張照片,中間部位橫向樹枝上緣有較深色、但不十分明顯的紫邊。

綜合起來,這個老Tamron 400mm f/6.9在紫邊的表現上相當好,令人意外。 要注意的是,這些照片是用APS-C片幅機型(Nikon D7000)拍攝而不是135片幅機型, 後者多出來的部份是否會有相當嚴重的紫邊就沒有做進一步的了解

泛光

Tamron並沒有指出這個鏡頭是否有抗反射膜,在1960年代初期縱使有也應該是單層,所以非常容易產生泛光。 下面照片中太陽在畫面左上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嚴重的泛光,使畫面對比降低。

邊緣失光

下面是在Nikon D7000的光圈先決模式下用不同光圈拍攝的照片。 我們可以看到f/6.9和f/8時四個邊角比較暗,f/11時開始減弱,f/16以後的差異就不大了。 事實上,f/11時中央和四角的亮度差異在大多數拍攝場合就有點無足輕重。

奇怪的是,較大光圈(f/6.9和f/8)拍到的照片似乎曝光不足而顯得有點暗,但較小光圈的畫面卻亮很多, 目前不知道成因,有了適切答案時再補充。

散景

雖然討論一個f/6.9小光圈鏡頭的散景品質意義不大,但是約定成俗也不妨說說。 下面是散景照,第二張是上緣偏右亮點處的600x600裁切,從照片看來,亮點是實心、週圍的亮度和內部亮度相差不大, 這是有平順散景的基本條件,所以Tamron 400mm f/6.9的散景品質不惡,但光圈太小難以產生平滑而且連綿的散景。 第三張是人稱銳利的鏡頭在300mm f/5.6拍攝的照片,中央偏上方各亮點的散景就有點雜亂、不如Tamron f/6.9那麼平滑。

接下來看看散景中很不討喜的雙線現象。下面第一張是原照片,第二和第三張是中央和右上角的600x600裁切, 有複雜線條的背景最容易看出雙線現象。 在兩張裁切的畫面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背景雜草影像的邊緣顏色比較強、但中央部位卻比較淺而且也有點透明, 這是雙線現象的徵候,不過不十分嚴重。

下面是另一個鏡頭的拍攝結果(不同場景)以供比較,第二張是中央黃框處的600x600裁切。 我們看到中央淡而稍透明、邊線顏色較深的圓形和線條,當它們重叠在一起時背景就會顯得雜亂。 Tamron 400mm f/6.9的情況和下面這一組結果相比就好得多,雖然Tamron的光圈比較小。

所以,Tamron 400mm f/6.9的散景品質還相當不錯。

個人看法

Tamron 400mm f/6.9這個鏡頭當初是用約600台幣的低價購入,本來並不期望它很出色,但用了一段日子之後就發現物超所值, 它的優點是在四片兩群的簡單結構下得到相當好的表現。

一般而言,這個鏡頭有足夠的解像力,雖然細部仍然有點鬆軟,不過適當銳化可以擠出不少細節。 顏色方面是有一點濁、而且不如近代鏡頭純而且飽和,但看在低價位和老鏡頭份上,這一點倒也不能太苛求, 後製時小心加點飽和度並且稍許提高點對比,就不難得到很好的色彩表現。

這個鏡頭沒有產生很嚴重的紫邊,或許是鏡頭產生紫邊的機會本來就不大,也或許是沒碰對場景, 不過鏡頭對色散的處理並不如好鏡頭,這從色彩比較濁就看得出來。 散景的品質不錯,雙線現象不嚴重。最後,邊緣失光比較嚴重些,要到f/11或更小才逐漸消失。

在操作方面,因為這個鏡頭沒有開放光圈對焦測光、自動收小光圈拍攝的機制,拍攝手續有點麻煩, 所以個人用最大光圈f/6.9拍攝的機會很大。 因為Nikon D7000可以測光,在光圈先決模式下、對焦完成後把光圈收到f/8或 f/11拍攝,通常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硬是要挑剔,這個便宜鏡頭竟然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給我最大的麻煩:腳架座鬆緊旋鈕。 這個旋鈕實在太大,比鏡頭腳架座高出約半公分,如果雲台上裝腳架的平臺太大,恐怕裝鏡頭會有困難, 我的做法是在鏡頭的腳架座上裝一個快拆板把鏡頭墊高。

結論

以個人購入價格而言,Tamron 400mm f/6.9有足夠好的表現,雖然f/6.9有點小、使它變成標準的晴天鏡,不過這個鏡頭在晴天的表現卻相當好。 所以,如果想要低價購入一個400mm鏡頭過過癮,這個Tamron 400mm f/6.9是值得推薦、而且應該列入考量的鏡頭之一。

本篇就到此為止,其它400mm鏡頭往後有機會再介紹。

更新紀錄

  1. June 12, 2011上線.
  2. November 28, 2024搬家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