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九個300mm反射鏡頭(Samyang、3M-7K、Makinon、Ohnar、TOU/FIVE STAR、Osawa、Spiratone、Soligor、Tamron SP 350mm)

談九個300mm反射鏡頭(Samyang、3M-7K、Makinon、Ohnar、TOU/FIVE STAR、Osawa、Spiratone、Soligor、Tamron SP 350mm)

冼鏡光
May 28, 2019上線
October 30, 2024搬家到此

近七年前寫過一篇比較若干500mm f/8的文章 常見的500mm f/8反射鏡頭測試,那時用的是APS-C晶片的 Sony NEX5(Sony A7和A7R還沒上市), 然而若干年前我已經換成Sony A7II, 所以用Sony A7II繼續這些比較工作應該很有意義, 因此去年就比較了若干個1000mm的鏡頭( 談幾個便宜的1000mm反射鏡頭(Celestron C5和C90, Meade, 和Rubinar))。 接下來要談什麽呢?那時若干個論壇突然對300mm熱了起來,再想想手上也有若干個, 於是就開始收集一些手上沒有的鏡頭並且做些先期測試。有些鏡頭價格在近十年來被炒得老高、下不了手,另一些看起來似乎相同只好隨便挑一個買了,就這樣總共弄了九個。然後心裡想,加一個折射式300mm f/5.6一起比較豈不更好,因為了解反射和折射鏡頭的差異真的很有意思、而且恐怕也是各位看官想知道的吧! 所以,這篇就是比較這十個300mm鏡頭。這十個鏡頭是Samyang 300mm f/6.3、俄製3M-7K 300mm f/5.6、Makinon 300mm f/5.6、Ohnar 300mm f/5.6、TOU/FIVE STAR 300mm f/5.6、Osawa 300mm f/5.6、Spiratone 300mm f/5.6、Soligor 300mm f/5.6、Tamron SP 350mm f/5.6、和Auto Tamron 300mm f/5.6。這十個鏡頭中的最後一個(Auto Tamron 300mm f/5.6)是折射式鏡頭,第一個Samyang 300mm f/6.3的光圈比較小、而且不是為135(俗稱FF)片幅設計的鏡頭,因此在135片幅的Sony A7II上使用時會有相當嚴重的邊緣失光(也就是暗角)。 不論如何,本文把這十個鏡頭在不同距離下拍攝,但是我發現轉接環的品質使某些鏡頭很難(或根本不可能)對焦到無限遠,而且某些鏡頭在遠距離時對焦十分困難,所以下面的照片在拍攝遠距離的景時常會出問題,這十個鏡頭中Spiratone和Soligor給我的困難最大,而表現最好的(除了在非常近的距離時)卻是一個比此地其它九個反射鏡頭更老的折射鏡頭Auto Tamron 300mm f/5.6。 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十個鏡頭談起。

各個鏡頭說明

在討論拍攝結果之前,我們先把各個鏡頭遛覽一遍。這些鏡頭以外觀類似程度分成若干組:
  1. 韓國Samyang 300mm f/6.3、
  2. 俄國MC3M-7K(或3M-7K)300mm f/5.6、
  3. Makinon 300mm f/5.6、
  4. Ohnar 300mm f/5.6和TOU/FIVE STAR 300mm f/5.6、
  5. Osawa 300mm f/5.6和Spiratone 300mm f/5.6、
  6. Soligor 300mm f/5.6、和
  7. Tamron SP 350mm f/5.6。
為了比較方便,我找了一支老鏡頭Auto Tamron 300mm f/5.6,這是屬於Tamron的Adapt-A-Matic系列的老鏡, 它的型號是Model 670Au;加入這支鏡頭的原因, 就是想看看一支老的折射式鏡頭在最大光圈f/5.6時和這些比較新的反射鏡頭的表現差異。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這十個鏡頭的側面,除了Auto Tamron 300mm f/5.6之外, 其它都裝了到Sony A7II的轉接環;第二張照片則是鏡頭的正面,但是不包含Auto Tamron 350mm f/5.6。

Samyang Reflex 300mm f/6.3

近幾年來,韓國Samyang的鏡頭愈做愈好、也愈做愈多,鏡頭常標著Bower、Pro-Optic、Rokinon等名稱上市。 鏡頭上標了UMC(Samyang的Ultra Multi Coating)、CS(Crop Sensor coverage — 不是135底片片幅) 和CA(Canon EOS接環); 因為不是給135片幅(俗稱全幅或FF)機型使用,所以在135片幅機型上使用時邊角會有嚴重的暗角。 這個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1.1公尺(相當短)、58mm的濾鏡尺寸、鏡頭付了一個遮光罩。

MC3M-7K 300mm f/5.6

MC3M-7K(其實是有抗反射膜的3M-7K)是個俄製反射鏡頭,因為鏡頭最前面的曲面是凹的,所以鏡頭很可能是個Maksutov設計; 鏡頭後方是個M42(42x1mm)螺紋的裝著方式。 這個鏡頭有兩個廠生產:Lyktarino(LZOS)和Azovsk(AOMZ)。 LZOS版的最短對焦距離是2.5m,而AOMZ的是1.7m;LZOS的長寛是81x76mm,而AOMZ的則是78x73mm。 手上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1.7m,所以是AOMZ版。鏡頭前方有67mm的濾鏡螺紋。

Makinon 300mm f/5.6

Makinon 300mm f/5.6是二手市場上很容易找到的產品、而且價格也十分合理(台灣我就不知道了)。 我手上這個鏡頭是Pentax K(或PK)接環,它前方副反射鏡外罩和Samyang以及3M-7K一樣、是從鏡頭前方突出來的; 鏡頭的濾鏡尺寸是67mm,它的最短對焦距離是2.5m,但是還可以繼續轉動對焦得更近, 然而標示卻改成MACRO和放大率:1:6、1:5、1:4.5、和1:4。

OHNAR 300mm f/5.6和TOU/FIVE STAR 300mm f/5.6

這兩個鏡頭在外觀上幾乎相同(除了對焦環上的塑膠顆粒型式)。 我們先看OHNAR 300mm f/5.6,我手上的鏡頭是OM接環,濾鏡尺寸是67mm,最近對焦距離比2.5m近一些。 副反射鏡外罩也是在第一片(凸)透鏡前方突出來,而且沒有任何紋理;請注意到對焦環上的顆粒是菱型。

TOU/FIVE STAR 300mm f/5.6也有67mm的濾鏡尺寸,最近對焦距離也是比2.5m近一些(和OHNAR的完全相同), 但是對焦環上的顆粒卻是正方型。手上鏡頭的接環已經有點鬆動,所以我把原本的接環拿掉而換成一個T2到Sony E的接環。

下面是(自在而右)OHNAR、TOU/FIVE STAR和Makinon的鏡頭前方,看起來幾乎相同, 但顯然地OHNAR和TOU與Makinon不是相同的設計,因為Makinon的最近對焦距離近得多。

下面是三個鏡頭的側面,很明顯地Makinon比較長一點、而且對焦環也窄一些。 照片中OHNAR的高度也比TOU/FIVE STAR長一些,原因是OHNAR在鏡頭尾部裝了個濾鏡。

下面是鏡頭後方的照片。Makinon的樣子也和OHNAR以及TOU/FIVE STAR的不同。 左邊的OHNAR是裝了一個濾鏡的、所以高一些,量一量TOU/FIVE STAR鏡頭最後一片透鏡外緣是24mm上下, 但(透過濾鏡)量OHNAR最後一片外緣時卻是28mm左右,這讓我覺得OHNAR和TOU/FIVE STAR可能是兩個不同的鏡頭, 然而外觀卻驚人地相似,答案恐怕是難以知曉了。

Osawa 300mm f/5.6和Spiratone 300mm f/5.6

這兩個也是十分相像的鏡頭。 我們先看Osawa 300mm f/5.6,我手上的是Nikon版。 這個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2.5m、前方的濾鏡螺紋是72mm、比前面提過的(67mm)大了5mm。 請注意到裝副反射鏡的圓筒也是從第一片透鏡突出來的,而且都有同心圓的刻紋,這是其它鏡頭所沒有的。

再看Spiratone 300mm f/5.6,它的標示是Minitel-S Plura-Coat,此地Plura-Coat是Spiratone標示的抗反射膜; Minitel-S是這個鏡頭的標示、而500mm f/8反射鏡頭則是Minitel-M。 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2.5m、濾鏡尺寸是72mm,這兩者都和Osawa的相同。

我們看看這兩個鏡頭外觀上的比較。 下面第一張照片是鏡頭前方(左邊是Spiratone、右邊是Osawa),除了尺寸相同(濾鏡尺寸都是72mm)之外, 副反射鏡前方都有同心圓的刻紋,看起來Spiratone是密一些。 第二張照片是加裝了到Sony E的接環和72mm的遮光罩,看起來高度相同、而且外表(含對焦環上的顆粒)幾乎相同。 第三張是鏡頭放平後的樣子。

從以上的照片看來,Spiratone和Osawa這兩個鏡頭應該是相同的,因為Spiratone並沒有生産線, 所以Spiratone很有可能是Osawa生產的、或者兩者是系出同源。

Soligor 300mm f/5.6

Soligor這個鏡頭在外觀上和Osawa以及Spiratone兩者相似程度相當高,但為什麼不放在一起談論呢? 下面是Soligor 300mm f/5.6的照片,很明顯地,這個鏡頭的副反射鏡外罩和此前看過的完全不同,所以應該是個不同的設計。 鏡頭的標示是SOLIGOR C/D MIRROR LENS,C/D的意義眾說紛紜、一說是Computer Designed(電腦設計), 最短對焦距離是2.5m(和其它鏡頭相同),濾鏡尺寸是72mm。 另外,對焦環上的顆粒是菱型,這也和Osawa以及Spiratone的方型不同。

下面照片是三個鏡頭的側面,自左到右是Osawa、Spiratone和Soligor,不計較標示的話就只有Soligor對焦環上的菱型顆粒。

前面提到Soligor副反射鏡外罩並不像其他鏡頭一樣從第一片透鏡前方突出一部分。 下面的照片是把一個迴紋針放在第一片透鏡上,它被反射並且出現在副反射鏡外罩上的像和實物有一段距離, 這表示副反射鏡外罩是裝在第一片透鏡背面、很明顯地是一個不同的設計。

Tamron SP 350mm f/5.6

最後一個要介紹的鏡頭是Tamron SP 350mm f/5.6(06B)。 Tamron在1979年推出一個相當新穎的反射鏡頭Tamron SP 500mm f/8(55B)、 接着在1981年推出Tamron SP 350mm f/5.6 (06B)、 最後在1983年推出Tamron SP 500mm f/8 55BB)取代早先的55B。 下面是Tamron SP 350mm f/5.6的照片,這個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是1.1m、放大率是0.4X(和Makinon的相同), 前方的濾鏡尺寸是82mm、但事實上鏡頭後方可以裝30.5mm濾鏡,鏡頭附了一個可以倒過來裝的82mm長遮光罩。 鏡頭是屬於Tamron的SP Adaptall-2系列; 換句話說,更換Adaptall-2接環就可以裝上當時常見的SLR(譬如Canon、Minolta、Nikon、Olympus、Pentax等)。 為了方便起見,拍攝時是用一個Adaptall-2到Sony E的接環。

為什麽說Tamron這幾個鏡頭新穎呢?下右是比較早期的設計(這是Carl Zeiss在1960年代的Mirotar設計), 入射光並不進入主反射鏡內部、而是被鍍在表面的鍍膜反射的。 左邊是Tamron的設計,入射光經折射後到達透鏡背面、再被鍍在背面的鍍膜反射, 入射光從到達主反射鏡到離開的光線經兩次折射一次反射, 這種鏡面叫做Mangin(人名)鏡面。 在鏡頭前方的副反射鏡也是使用Mangin鏡面。多次折射的功效就使鏡筒較短、當然重量也比較輕。 要注意的是,其它鏡頭廠家在Tamron推出鏡頭之前也用過Mangin鏡面的技術,但Tamron卻是用得最徹底的。

下面是Tamron三個反射鏡頭的光學結構圖,自左而右分別是500mm f/8 (55B)、 500mm f/8 (55BB)和350mm f/5.6。 其中55B和55BB是有很微小的差異的,請看在鏡頭內部的兩個小透鏡的型狀。

Auto Tamron 300mm f/5.6

Auto Tamron 300mm f/5.6是Tamron早期、屬於Adapt-A-Matic系列的一個鏡頭, 一般而言這是進入電腦輔助設計之前的最後一代,因此用這個鏡頭和其它較晚的300mm f/5.6比較會很有意思, 因為1970年代晚期起,廠商開始使用特殊玻璃而且光圈也較大,比較就有點不太公平了。

Auto Tamron 300mm f/5.6 (670Au)大致上是從1972年或稍早開始生產,手上的是三型中最後也是最普及的一型, 它是4片2群(4E/2G)的簡單設計,最短對焦距離是2.5m,光圈從5.6到22、以半級遞增, 前方有62mm的濾鏡螺紋,有內建遮光罩和腳架座。 我的鏡頭接環是Nikon版,只要找得到對應的Adapt-A-Matic接環就可以裝上其它廠牌相機。 下面照片中,鏡頭腳架座上裝了Arca Swiss快拆板。

固然這個鏡頭的光圈小到f/22,我們只用它最大光圈f/5.6和其它同樣光圈的反射鏡頭比較。

基本規格

下表是這十個鏡頭的基本規格。表中的長度和重量是鏡頭加上從該鏡頭原接環到Sony E的接環的長度和重量, 而且俄製3M-7K的是AOMZ版。 另外,反射鏡頭後方通常可以裝濾鏡,這些鏡頭中有些可以裝濾鏡、有些不能, 可以裝的可以是25.5mm(Samyang)或30.5mm(最常見的尺寸)。

拍攝程序

所有鏡頭都透過接環裝上Sony A7II拍攝、鏡頭也都加上遮光罩,相機的後製參數如果不是關掉、就是定到最低或中立(neutral)。 鏡頭當然都是手動對焦,所以人為失誤是有可能的; 為了降低人為對焦失誤,相機外接了一個7英吋的4K顯示器、再用放大的方式對焦。 因為這些鏡頭大多數是平價産品,影像品質未必很高,在某些鏡頭下縱使放大之後也難以確定是否對焦準確( 譬如每一個對焦用的物體都像有一層霧一般影子甚至雙影),因此對焦失誤在所難免。

其次,無限遠對焦極其困難。這些鏡頭為了做得小而輕,鏡頭直徑不大、對焦環轉動角度也不大, 好處是對焦快、壞處是近無限遠的景物極難對焦(因為對焦環稍稍轉一點就不準了)。 另一個原因是鏡頭解像力不足,在無限遠處的物體太小、難以分辨。 最後的一個原因是轉換環精密度不足; 目前陸製轉接環君臨天下,價格差不多但品質極不穩定,有些中級品牌這次買一個用滿意了, 下次再買同一個廠牌同樣産品可能就不合規格。 最大問題何在?轉接環長度稍微不足,因而無法對焦到無限遠。 其次是無法和鏡頭密切吻合,裝好鏡頭後鏡頭還可以搖動;其中最差的是卡住鏡頭的桿的力道不足, 稍一用力碰到鏡頭就會掉下來,這類型轉接環摔壞了我一台Sony NEX5、兩台Sony NEX6, 都是把電池室蓋摔得四分五裂、無法復元(相機還可以用、但得用膠布把電池室蓋黏住)。 另一個接環摔了我的Sony A7II,還好是掉在雪上,要不然這篇文章就寫不出來了。

總之,下面以距離分組的拍攝結果中,遠距離組在對焦時給我的麻煩最大, 加上因為接環長度不足、拍到的結果還未必真正凖焦,不過近距離的照片問題就少多了。

邊緣失光

這種小型反射鏡頭通常會有十分嚴重的邊緣失光,下面就是距拍攝地點800公尺的景,我們看看結果如何。 首先,因為Samyang不是給135底片用的鏡頭,於是邊緣失光非常嚴重(這不奇怪), 最輕的是兩個Tamron鏡頭;Makinon、Ohnar、TOU/FIVE STAR則相對地比較嚴重、比Spiratone和Soligor都嚴重。 俄製3M-7K的照片曝光似乎有些不足,然而邊緣失光恐怕也不低,更奇怪的是它拍到的影像比較暖。

無限遠:800公尺

下面幾乎是在無限遠的800m的景、這是此地的昇降鐵橋,上一節看過了。 請注意一點,因為轉接環規格不足,有些鏡頭可能無法對焦到無限遠。 下面是Tamron的兩個鏡頭拍到的景。

下面是中央部位的600x300裁切。很明顯地,Auto Tamron 300mm f/5.6表現最好, Samyang和Tamron SP 350mm f/5.6次之,3M-7K、TOU/FIVE STAR和Spiratone表現也很好,其它的就差了些。 Makinon的表現值得一提,它拍到的照片似乎蒙著一層紗,所以對比相當低; 然而仔細看看告示牌上的字,表現卻也相當不錯。

再看畫面右邊緣、特別是橋的欄桿。撇開邊緣失光,表現最好的是Samyang、Ohnar、TOU/FIVE STAR、Soligor和Auto Tamron,在這個部分Tamron SP 350mm卻不十分理想。俄製的3M-7K、Makinon、Osawa表現實在不行,Spiratone則稍許好一些。

我們再看高對比區域,差不多就在照片右緣,這是下面照片。 很明顯地,只有Auto Tamron 300mm f/5.6在對比區域邊緣有一條淡淡的紫邊、而且所有光圈都有此現象,反射鏡頭都沒有相同問題。

要注意一點,由於有些轉接環幾乎難以對焦到無限遠,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用這組結果判斷各鏡頭的品質。 在對焦方面Makinon、Ohnar、TOU/FIVE STAR、Osawa、Spiratone、Soligor這幾個鏡頭相當有挑戰性, 一來可能是轉接環問題已如前述,但是這幾個鏡頭在對焦時,不論準焦與否對焦物周圍都有一層暈, 或是一邊有暈一邊無、再轉對焦環則變成有的變無無的變有。 有少數一兩個還會出現不會合而為一的雙重影像(Spiratone和Soligor),使得不知道該以何者為準。 或許這些鏡頭有了校正不良的問題,也或許影像品質本來就如此。

遠距離:600公尺

下面的景是距拍攝地點600多公尺的房子,對焦點是中央的白色牌子:

我們看看中央對焦部位的600×300裁切。俄製的3M-7K的確有比較暖的色調。 Makinon對比相當低,畫面中物體周圍都有一層暈,但白色牌子上的字卻還原得十分好、只是對比太低變成若顯若現了。 表現最好的還是兩個Tamron,解像力和對比都高於其它鏡頭,Samyang似乎差一點點。 Ohnar和TOU/FIVE STAR表現類似,但Ohnar對焦似乎有點不準。 Osawa、Spiratone和Soligor表現最差,特別是Soligor,對焦時放大後的影像一直都有雙影、根本就分不清是否準焦。 事實上,我發現Spiratone和Soligor是最難用的鏡頭,在顯示器上看起來是準焦了,但因為雙影(或疊影)的影響, 拍下來的影像卻常常是有點糊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手上的這個鏡頭可能有問題; Makinon也一樣,影像似乎就是蒙上了一層紗似地。

再看左下角,因為裝卸鏡頭和相機頻繁很難確保每一張照片的構圖完全相同, 因此請注意600x200裁切中的紅色STOP和藍色的TEZCUCO街道牌。 仔細看看不難發現影像品質的排列和中央部位相同,而Auto Tamron在f/5.6的表現比每一個反射鏡頭都好,而且對比也較高。

遠距離:400公尺

我們接下來看400公尺的拍攝結果,下面兩張照片還是Auto Tamron 300mm和Tamron SP 350mm的拍攝結果。

對焦部位是畫面中央深色的格子屋頂。 在400公尺時的景深前緣約228公尺、後緣約1395公尺、足夠涵蓋房子前方的窗戶。 遺憾的是,拍攝時光線不十分穩定、時亮時暗使對焦難度增加。 下面是對焦部位和前方窗戶的600×300裁切。 我們不難發現Samyang、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仍然表現最好,TOU/FIVE STAR緊接在後。 在對焦部位,Ohnar、Osawa、Spiratone和Soligor相差無幾, 但後三者(Osawa、Spiratone和Soligor)在下方白色窗框處都有暈開的現象、Soligor尤其嚴重,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四個鏡頭中Ohnar較好、Osawa和Spiratone差不多、Soligor最差。 俄製的3M-7K並不出色,大致上和TOU/FIVE STAR差不多; Makinon在對焦部分並不弱,但是白色窗框暈開的情況相當嚴重,而且畫面像是蒙了一層紗、對比很低。

拍攝400公尺這一景時,轉接環因素逐漸消失,而且轉動鏡頭對焦也容易得多,所以從這一組起的拍攝結果就比較有代表性。

中距離:200公尺

下面是200公尺左右的景,兩張照片仍然是Auto Tamron 300mm和Tamron SP 350mm的拍攝結果。

對焦部位是畫面中央拱門上的燈,俄製3M-7K的影像仍然比其它鏡頭的來得暖。 這組裁切中,個人覺得最好的是Samyang、TOU/FIVE STAR、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 300mm; 俄製的3M-7K似乎就差那麼一丁點;Osawa、Spiratone和Soligor這一組仍然殿後; Ohnar看起來比Osawa好一些、但相當有限;如果不計較像蒙了一層紗的效果, Makinon的表現並不很差,但整體上就不如其它鏡頭了。

再看右下角的600×200的裁切。在200公尺時景深前緣約145公尺、景深後緣約320公尺,兩拱門離鐵絲網約30多公尺, 所以不在景深的邊緣上、應該有相當程度上是清楚的。 在下面的裁切中,Samyang、Ohnar、TOU/FIVE STAR和Auto Tamron 300mm的表現是最好的, 但是Tamron SP 350mm卻落後了;Spiratone和Soligor又差了一些; 然後依次是Tamron SP 350mm、3M-7K和Osawa; Makinon在鐵絲網的細節上和Tamron SP 350mm相似、比3M-7K和Osawa好。

中距離:100公尺

這是一楝在100公尺多一些的房屋,兩張照片分別是用Auto Tamron 300mm f/5.6和Tamron SP 350mm f/5.6拍攝:

對焦部位是右上角窗戶的左下角,下面是對焦部位的300×300裁切; 要注意的是,拍攝時是多雲天氣、亮度相差頗大。 在這組裁切中,Samyang、TOU/FIVE STAR、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 300mm的表現相似, 但Auto Tamron似乎稍許好一點點。 然而Auto Tamron卻有一條淡淡的紫邊(窗戶的水平邊緣),而且拍到的畫面稍許帶有一絲紫色調。 剩下的(除了Makinon之外)幾個鏡頭的表現看起來差不多,但3M-7K卻比較好;Makinon的畫面仍舊罩着一層霧,而且窗框有一些暈。

再看照片右緣,這是屋頂的最右側。 這一組裁切很有意思,表現最好的是Samyang、TOU/FIVE STAR和Auto Tamron 300mm, Tamron SP 350mm出局了、Soligor似乎都比較好。 其次一組是Ohnar、Osawa和Soligor;Spiratone和Tamron SP 350mm差不多; 看起來最差、比Makinon還差。

短距離:50公尺

其次是短距離的50公尺,第一張是Auto Tamron 300mm拍攝、第二張則是Tamron SP 350mm。

下面是中央對焦用的位置。表現最好的仍然是Auto Tamron 300mm、Tamron SP 350mm稍許弱一些、並且和Samyang、 3M-7K、TOU/FIVE STAR相差無幾; 其次是Ohnar;更差的是Osawa、Spiratone和Soligor;最差的還是Makinon。

下面是前景中離對焦部位十多公尺的樹叢,三個反射鏡頭的甜甜圈現象很明顯, 但是非反射鏡頭的Auto Tamron 300mm之下這個現象就不明顯了。

短距離:40公尺

再縮短拍攝距離到40公尺,目標是校園中的一個告示牌:

下面是對焦部位的裁切,很遺憾的是陽光仍舊不穩定、造成照明上甚至於白平衡的差異。 從這些裁切看來,Auto Tamron 300mm仍然最好,其次是只差一點點的Tamron SP 350mm和Samyang,再來是TOU/FIVE STAR, 稍差一些的是俄製3M-7K和Ohnar(再差一些),Osawa、Spiratone和Soligor還是不行,最差的是Makinon。

短距離:30公尺

再把拍攝距離降低到30公尺,這是紀念一位軍官的紀念碑文。

下頭是中央對焦部位的600x300裁切。表現最好的還是Auto Tamron 300mm和Samyang; Tamron SP 350mm緊隨其後;接着是Ohnar、TOU/FIVE STAR和3M-7K,個人覺得前兩者解像力稍高一些,但對比卻較低; Osawa、Spiratone和Soligor還是殿後(有可能是對焦問題,但這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課題); Makinon的解像力並不很差,但奇差的對比卻讓它排在最後。

短距離:20公尺

這是校園中鐘樓下的說明牌子:

下面是對焦部位的600x300裁切。在這些裁切中,Samyang、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 300mm明顯地品質最高, 3M-7K、Ohnar和TOU/FIVE STAR其次,接下來是Osawa、Spiratone和Soligor,Makinon仍然殿後。

再看看右下角的花,它很可能在景深邊緣前後,這是下面的300x300的裁切。 很有趣的是,邊緣表現非常好的是Samyang和TOU/FIVE STAR;其次是Ohnar; 接下來是3M-7K和Soligor;再下來是Auto Tamron 300mm和Spiratone; 在這一組中Tamron SP 350mm居然落後很多,這在200公尺的景中也看過類似的情況; 當然,Makinon也是殿後。

短距離:10公尺

這是距一塊說明板10公尺處拍攝的,它說的是James Dee的事蹟、也是美國職業冰上曲棍球發源地; 換句話說,我住的地方正是美國職業冰上曲棍球的起源,這塊板子是此地冰上曲棍球館前方的說明, 原來的體育館已經焚毀、這是在原地重建的。

下面是中央對焦部位的300x300裁切;要注意的是,拍攝時是多雲天氣、亮度相差頗大。 很明顯地Samyang、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 300mm依然最好; 3M-7K、TOU/FIVE STAR和Osawa緊隨在後;其它的差不多。

再看照片左側的300x200的裁切。看起來,Samyang獨佔鰲頭;3M-7K、Ohnar、TOU/FIVE STAR、Soligor、 Tamron SP 350mm和Auto Tamron 300mm相去不遠;Makinon比Osawa好,而最差的是Spiratone。

極短距離:5公尺

一般而言,一般人不會用一個300mm的鏡頭拍攝5公尺或更近的物體, 因為用標準鏡頭甚或微距鏡頭更容易做到(走近些)、做得更好。下面是在大約5.4公尺下拍攝的。

下面是中央對焦部位的裁切。在這個拍攝距離下,Auto Tamron突然變差了, 每一個字都相當銳利、但四週都有一層暈,這就把影像品質降低了。 很明顯地,Tamron SP 350mm的確比Samyang好一些,但Samyang對比較高一方面是比較近代的設計、 二來是我忘了調整閃光燈出力因而有點曝光不足; 其它鏡頭的表現實在差不多,如果真的要評比,3M-7K和Soligor差不多,但前面比較好的TOU/FIVE STAR卻落後了。

再看左下角的600x200裁切。Auto Tamron 300mm表現十分好,接下來的是Samyang; 下一組是TOU/FIVE STAR、Soligor和Tamron SP 350mm; 接著是Ohnar和3M-7K,但我覺得3M-7K不如Ohnar;剩下的就不必再說了。

極短距離:3公尺

下面是拍攝距離約3.2公尺拍攝的:

這是中央對焦部位的600×300裁切。領先的還是Tamron SP 350mm和Samyang,個人覺得前者比較好, 但純就解像力而言Auto Tamron 300mm其實並不差,只是那一圈暈卻使畫面品質大大降低; 3M-7K是弱了些;如果看看Makinon的結果,看起來實在不壞,那一圈暈好像不存在似地; 接下來的是TOU/FIVE STAR、Spiratone和Soligor,但Soligor似乎比Spiratone好一些。

極短距離:1公尺

這幾個鏡頭有三個可以對焦到1.1公尺、産生大約0.25X的放大率, 這三個鏡頭是Samyang、Makinon和Tamron SP 350mm,下面是在1.3公尺距離下拍攝的結果:

下面是三個鏡頭對焦部位的600×300裁切。 看起來,Samyang比Tamron SP好一些,兩者都比Makinon好:

這三個鏡頭在左下角的表現就非常明顯了:Samyang比Tamron SP 350mm好很多,而Tamron SP 350mm又比Makinon好很多:

綜合評論

相信前面不同距離的拍攝結果已經可以得到些結論,此地大致綜合如下:
  1. 在這十個鏡頭中,除了在十分近的距離之外,反射鏡頭其實頗不如相同焦距和相同光圈的折射式鏡頭, 更何況折射式鏡頭還可以收小光圈得到更好的結果,而反射式鏡頭只有一個光圈。 所以,我一直認為若有折射鏡頭可用,就不必去用反射鏡頭;當然,反射鏡頭比較輕也比較小是它的最大優點, 不過對遠距離的景物而言,千萬要記住對焦會十分困難, 尤其是相機上的放大對焦功能對品質不高的反射鏡頭來說未必有很大的用處。
  2. 就反射鏡頭而言,Samyang 300mm f/6.3這個近代鏡頭是名列前矛的,它的解像力和對比都十分好; 但是它在135片(全)幅的機身上會有十分明顯的邊緣失光,而且光圈也小一些(1/3級,6.3 vs. 5.6)。 鏡頭對焦環有相當好的阻力而且柔順,非常容易對焦;又因為對比較高,很容易就可以查覺對焦是否準確。 因此,若您想要一個輕便的300mm反射鏡頭、又不在意十分明顯的邊緣失光的話, Samyang這個鏡頭在品質和價格上是首選。
  3. Tamron SP 350mm f/5.6的表現可圈可點,中央部位直逼折射鏡頭,但它的缺點是邊緣表現較差。 這個鏡頭對焦容易、對比也較高,然而它比較大也比較重,但一般而言手持拍攝並不困難, 不過腳架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必要的。 然而,這個鏡頭的最大問題是它的價格;近年來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不合理的地步(另一個是Minolta 250mm f/5.6), 因此除了想收藏(相信一定有人收藏的)之外,買回來拍攝是不很值得的。
  4. 俄製3M-7K的表現有正有負,它似乎老是會產生較暖的畫面。 解像力還不錯、對比還是稍低,但邊緣的表現卻不如理想。 另外,這個鏡頭近年來也發了飆,讓這個鏡頭的表現和它的價格不成比例,因而個人也不推薦這個鏡頭。
  5. 其次比較可以考慮的是Ohnar或TOU/FIVE STAR。這兩個鏡頭十分相像,但從前面的拍攝結果來看, TOU/FIVE STAR似乎優於Ohnar,而且這兩個鏡頭的邊緣表現也相當不錯。 所以,TOU/FIVE STAR是個人的建議,然而這個鏡頭不是很常見、價格也不十分穩定;要不然,Ohnar也是可以考慮的。
  6. Osawa、Spiratone和Soligor的表現十分相像,特性也類似,縱使是Soligor的光學結構不相同。 個人的使用經驗比較偏好Osawa,但也好不到可以明確分離這三個鏡頭的地步。 Spiratone和Soligor十分難用,基本的問題是難以確定是否準焦; 換言之,在轉動對焦環對焦時,在準焦點附近的對焦物體常常是朦朧的或者是有雙影, 於是非常難以確定準焦點何在,因此本文中的照片在拍攝時都很難瞭解何時準焦; 縱使是用4K的外接顯示器用放大功能對焦,也仍然難以看出準焦與否。所以,個人實在很難推薦這幾個鏡頭。
  7. Makinon是個很奇怪(或獨特)的鏡頭。我手上的這一個永遠會拍到似乎是罩上一層紗的結果, 使得對比很低、而且整個畫面泛白,然而對細節而言卻也清晰可見。 不知道手上的鏡頭是否有問題(譬如反射鏡氧化而降低了對比),日後有機會再找一個試一試。 目前個人並不推薦這個鏡頭。
  8. Auto Tamron 300mm f/5.6在非常近距離方面卻表現不理想,被攝體周圍都有一層暈, 但在中長距離都完勝其它反射鏡頭。 不論如何,Samyang都是一個價格合理而且可圈可點的鏡頭,當然您得忍受邊緣失光。

總結起來,我覺得Samyang 300mm f/6.3和TOU/FIVE STAR 300mm f/5.6是兩個可以考慮的鏡頭; 但若只是想要一個300mm f/5.6鏡頭的話,買一個折射鏡頭吧,因為光圈可能更大,而且收小光圈後還會得到更高品質的結果, 只是鏡頭會重些也大些。 事實上,我根本不覺得在焦距300mm上下需要反射鏡頭,反射鏡頭(我的看法)應該是500mm或更長焦距的産品, 因為在這個焦距下反射鏡頭才會有焦距、重量、大小、品質、價格等等的優勢。

結論

想了很久也陸續而且反覆拍攝了近一年,終於完成了心願,就是這篇文章。 要說有什麼結論的話,就是個人一直有的信念:在400mm左右以下,使用折射式鏡頭是比較理想的, 因為折射式鏡頭可以收小光圈得到較高的解像力和較高的對比。 反之,反射鏡頭較小較輕,但只有一個光圈、而且一般而言解像力和對比都比較低。

下一個反射式鏡頭計劃是什麽?很難說,此地以前比較過若干個500mm f/8的鏡頭,或許是下一批500mm f/8反射鏡頭

更新紀錄

  1. May 28, 2019上線.
  2. October 30, 2024搬家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