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短篇(SLR)】:Ricoh TLS 401 -- 有兩個觀景窗的SLR(1970)

【相機短篇(SLR)】:Ricoh TLS 401 -- 有兩個觀景窗的SLR(1970)

冼鏡光
May 26, 2014上線
April 3, 2025搬家到此

我們今天熟知的Ricoh源遠流長,1917年時Riken(Rikagaku Kenkyūjo的縮寫,理化學研究所)與Riken基金會就已經成立, 1927年成立了Rikagaku Kōgyō K.K.(理化學興業)銷售Riken理化學研究所的產品, 1936年時生產相紙部門變成Riken Kankōshi K.K.(理研感光紙)。 理研感光紙在1937年買下生產Olympic系列相機的Asahi Bussan G.K.(旭物產), 成為理研感光紙的子公司Asahi Kōgaku Kōgyō(旭光學工業), 理研感光紙本身則在1938年改成Riken Kōgaku Kōgyō K.K. (理研光學工業),並且開始生產相機。 在1941年,旭光學工業轉化成Asahi Musen Kōgyō K.K.(旭無線工業), 二次大戰後的1947年日本有若干16mm機型上市(譬如Rubix 16與Dan 16), 但只有旭無線工業的Steky成功打入世界市場!後來旭無線工業變成Asahi Seimitsu Kōgyō(旭精密工業), 在1940與1950年代生產相機,1953年併回理研光學,最後在1963年改用相機名稱Ricoh做公司名稱。 請注意,Riken的Asahi與Pentax前身的Asahi沒有關聯。 目前,Ricoh買下Pentax影像的所有股權,並且成立 Pentax Ricoh Imaging Company子公司。

Ricoh的機型一向獨特,進入SLR比其它日本大廠晚,而且也沒有推出令人傳頌的機種, 最先是1963年的Ricoh 35 Flex,接着是1964年使用Nikon F接環的Singlex, 不過次(1967)年就換成用M42接環的Ricoh Singlex TLS,這一型賣了九年、到1976年才被Ricoh Singlex II取代, 算是成功的産品。

Singlex TLS和Singlex II之間,Ricoh在1970年推出Ricoh TLS 401。 這台Ricoh TLS 401在外觀上平淡無奇,功能上也不突出、雖然它有CdS的TTL測光表, 不過距第一台有此功能的Topcon RE Super也有七年了。 因為此地不太介紹太普通的機型,所以挑上Ricoh TLS 401必然有點理由。

Ricoh TLS 401有兩個觀景窗,一個眼平(也叫做平視)另一個是腰平(也叫做俯視)觀景窗。 有這樣兩個觀景窗並不稀奇,改用五稜鏡系統之前的一些SLR都如此,譬如Duflex和Asahiflex都是好例子。 這些機型的主要觀景窗是腰平式,看到的影像是上下正確左右倒反的,眼平式的觀景窗只不過是個長方形孔、視角大約是標準鏡頭, 裝上廣角或望遠鏡頭之後觀景窗看到的影像和實際拍到的影像差異很大。 Ricoh TLS 401的主要觀景窗是今天常見的SLR(眼平式)觀景窗,腰平式觀景窗是把五稜鏡中的影像向上反射得來, 所以兩個觀景窗中看到的景完全相同(因為來源相同)。

個人並不很確定Ricoh TLS 401是否是唯一這樣做的機型,但查了許多資料都沒找到類似產品, 如果有恐怕也不是很常見,所以這篇短篇就談談Ricoh TLS 401。

機身

下面是Ricoh TLS 401的正面,鏡頭上方有非常明顯的RICOH廠牌,照片右側也有Ricoh字樣, 照片左側有自拍機制、敏感度和快門速度轉盤(見下文)。

機頂的安排很簡單也很典型(見下面照片),從右到左是上片桿、快門鈕、稜鏡部位、和最左邊的倒片旋鈕。 快門鈕和上片桿之間有個指示窗(照片右上角),上片完成後是綠色,按快門鈕拍攝後變成紅色。 稜鏡部位上方是一個沒有接點的閃光燈座,閃光燈得用同步線和機身左側(鏡頭朝前)的X或M插孔相連,其它機制會在稍後說明。 倒片旋鈕和稜鏡部位中間,帶圓圈的橫線標出底片的位置。 倒片旋鈕底部有個轉盤(照片左下角),上頭標了EMPTY(沒裝底片)、COLOR D(彩色日光片,Daylight)、T(彩色燈光片, Tungsten)和B&W(黑白底片)。 把標示轉到和刻度對齊,就表示相機中底片的類型,不過這只是幫助記憶而巳,對操控沒有任何影響, 很多同時代的相機都有類似功能,後來的相機改成在機背上加一個框、讓使用人把底片盒蓋子撕下來裝到框框裡頭。

下左是機身右邊(鏡頭向前)靠近快門鈕的區域,上頭標了機型TLS 401。 ASA旋鈕是定底片敏感度用,把它週圍有齒的邊緣向上提並且旋轉,小窗中會出現各個ASA敏感度值, 讓刻度對正期望使用的敏感度就行,照片中是定成ASA 100。 下右是從上往下看的轉盤,上面刻了從B起和1到1/1000秒以一級為間隔的快門速度,照片中是定戍1/250秒。

機背十分簡單(下面照片),唯一的功能是在上片桿下方的測光模式撥桿(照片右上角), 往右撥是Av表示使用平均測光(Average)模式、往左撥是Sp表示是點測光(Spot)模式,當然得打開相機的測光表才有作用。

相機右側沒有任何機制,左側則有閃光燈X和M兩個同步線插孔(下面照片), 使用閃光燈時得用同步線連接適當的插孔才能正確曝光(近代電子閃光燈用X,早期燈泡式閃光燈用M)。

下面是機底,有倒片時用來鬆開底片的小按鈕、腳架孔、和電池室。 Ricoh TLS 401需要一個Eveready EPX 625或Mallory RM 625R的相容電池, 這只是給測光表使用,沒有電池時相機本身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相機鏡頭座左側上方是測光表開關(下面照片),往頂端推打開測光表電源,往下撥關閉測光表電源,照片中是在關閉狀態。

Ricoh TLS 401使用M42鏡頭,下面照片是機身上的接環,接環內靠機底的弧形片在按下快門鈕後拍攝前會向外推, 把鏡頭後方的頂針推入鏡頭,從而收縮光圈。

把倒片旋鈕抽出來可以打開機背(下面照片),和其它廠牌機型沒什麼差異。

測光

Ricoh TLS 401有一個使用CdS的TTL測光表。 用測光表之前得先把機身前方的測光表開關向ON的方向撥,不用時得關掉測光表以免耗電。 如果測光表是開着的,上片之後就會測光,按下快門鈕拍攝後停止測光。 另外,觀景窗左下角有A和S字樣,當測光模式定到Av(平均測光)時箭頭指向A,當定成Sp(點測光)時則指向S。

Ricoh TLS 401並不是全自動機型,使用人得自己選擇光圈和快門速度。 觀景窗右下角有一對以垂直方向排列的方括號和一根指針,指針在左方括號下方時表示曝光不足, 指針在右方括號上方則是曝光過度,使用人得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使指針落在兩個括號之間才是曝光正常。

快門轉盤在講機身時提過,光圈得在鏡頭上調。就以Ricoh的AUTO RIKENON 55mm 1:1.8做例子(下左照片), 鏡頭前端是對焦環,接着是對焦距離、景深刻度、和光圈環(下右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鏡頭底端的光圈頂針。

這個鏡頭下方有一片突起(下左照片),使用測光表時得把它往鏡頭下方紅色A方向撥(見照片), 表示鏡頭是在自動狀態(AUTO),於是轉光圈環時光圈葉片會收攏到對應的光圈f值方便測光。 鏡頭左側(面對鏡頭)底部有白色M,把突起向該方向轉鏡頭就進入手動模式(上右照片)。 要注意的是,有些鏡頭會標AUTO和MANUAL而不是A和M,操作方式大同小異。

觀景窗

Ricoh TLS 401的觀景窗中只有兩組資訊,左下角一組是測光模式A或S, 右下角一組是曝光不足、正常和過度的指示,觀景窗中央還有微稜對焦機制。

Ricoh TLS 401最特殊的地方是有兩個觀景窗,一個是一般SLR裝在機背五稜鏡後方的眼平觀景窗(細節請參看SLR反光鏡和五稜鏡一文), 另一個是裝在五稜鏡上方、閃光燈座前方的腰平觀景窗(下左照片)。

上右是五稜鏡右側(鏡頭朝前)的照片,它是一個有兩個位置的旋鈕, 前方標的是WL(waist level,腰平)後方則是EL(eye level,眼平), 我發現有些後期機型(以序列號碼區分)分別標的是2(WL)和1(EL)。 把旋鈕撥到EL或1,使用人透過眼平觀景窗取景構圖,撥到WL或2則使用腰平觀景窗,兩者看到的內容完全相同。

下面是這兩個觀景窗光路的示意圖。五稜鏡內部有一面小反射鏡,把一部分的光向上反射到腰平觀景窗。 因為這個鏡面和五稜鏡前方的反射鏡作用一樣、都是光路中最後一面反射鏡,只是反射角度不同, 所以腰平觀景窗中的影像上下左右都正確、和眼平觀景窗中看到的相同。 這一點和早期腰平觀景窗的機型不同(譬如Exakta、Praktiflex和Asahiflex), 因為這些機型腰平觀景窗中的影像是上下正確但左右相反的。

Ricoh TLS 401鏡頭和配件

Ricoh TLS 401的手冊列出了幾個鏡頭:35mm f/2.8、135mm f/2.8、200mm f/4.5、300mm f/5.5、400mm f/6.3、 600mm f/8和90-190mm f/5.8。 我不很清楚前三者(35mm、135mm和200mm)是否是Ricoh自己生產, 但後四者(300mm、400mm、600mm和90-190mm)似乎不是, 因為二手市場有很多樣子相同但掛了不同廠牌(譬如Lentar、Spiratone、Soligor等)的類似產品, 絶大多數是使用Tamron T2接環,所以幾乎任何知名廠牌機型都可以使用。

下面是標了Petri 300mm 1:5.5使用Petri接環(非M42)的300mm,它的樣子和Ricoh版一模一樣,使用兩段的光圈操作。 前方光圈環定出欲使用的光圈、但光圈葉片並不收攏,這樣方便光圈全開對焦;對焦完成後,轉第二道光圈環收攏光圈葉片拍攝。

下面是Yashica的90-190mm 1:5.8變焦鏡頭,它用伸縮變焦,第一張是在190mm、第二張是在90mm。 鏡頭接環是M42並且有A和M標示,使用方式和前面提到的Ricoh鏡頭相同,在當時是很流行的操作方式。 Ricoh的90-190和這個Yashica長相一樣,是當時少數的幾個非原廠變焦鏡頭。

我手上沒有相像的400mm和600mm,只有400mm的後期、掛了Spiratone的版本 (幾個便宜的手動400mm鏡頭測試這篇文章介紹過), 前期版和Ricoh的一個樣、使用兩個光圈環。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掛了Lentar牌的雙光圈環400mm和600mm版本。

除了幾個黑白攝影用濾鏡和遮光罩之外, Ricoh TLS 401還有延伸筒(也叫做近攝環或接寫環)、蛇腹和顯微鏡接環等近拍和微距攝影配件。

小結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台很獨特、有兩個觀景窗的SLR Ricoh TLS 401。 它特別的地方是,腰平觀景窗的影像來自眼平觀景窗,所以兩者看到的影像相同。 我不知道它是否唯一,但卻足夠獨特(雖然用處不大),值得在此地說說。

更新紀錄

  1. May 26, 20014上線
  2. April 3, 2025搬家到此